汽車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淺談
電動汽車發展到現在,無論是從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趨勢都是勢不可擋的,前些年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國產電動汽車的發展可謂風生水起,但這些風生水起的背后也出現了一些亂象。不過,近年國家的政策大力出臺,也慢慢將市場規范了起來。

今天不講電動汽車市場,講一講近些年來一直被提出而又不溫不火的電動汽車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
其實,電動汽車的充電技術,在早些年間就被提出過。
在2008年和2009 年,日本就進行過大功率無線充電巴士的試行駛。
美國高通跟法國的雷諾在2012年也有過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的開發合作。

2017年寶馬集團推出了一項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在3.5h時間里可以充滿9.4Kw的電池,效率已經非常之高了。
早先有過的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大致分為2種,感性式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和諧振式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兩種技術的應用都存在著明顯的短板,前者會對距離有要求,后者的充電效率會不高。

不過感應式也有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案,在身上的感應線圈增加升降裝置,這樣哪怕是SUV的高底盤也可以進行感性式充電。
當然,無線充電同樣也是充電,充電的兩大痛點就是:充電速度和充電裝置的普及。

如果說,電動汽車的大功率無線充電速度可以像加油那么快或許就好很多了。是啊,在一些特別情況下,或許根本就等不了汽車充滿電。但是如果是大功率的快速充電,對電池壽命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同樣充電產生的熱量也是一個危險的因素。
充電裝置的普及也是一個阻礙。誠然現在的小區已經慢慢增設充電樁了,但是相比較而言,數量還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可以像特斯拉那樣安裝私人充電樁,提供公共充電位置,即便是特斯拉,很多一線城市的充電排隊等問題也是時有發生。大功率無線充電就更加困難了,地下鋪設充電裝置成本要比充電樁高的多了。而且不是所有的地方你都可以讓你“大興土木”的。

也有過這種設想,動態充電,就是在行駛的時候實現充電,這種方式也是解決充電問題的好辦法,但是他的缺點我不說相信你們也能猜到,就是成本。而且成本不是一般的高,推行起來阻礙和困難也是極大的,大刀闊斧的對道路進行鋪設或者用專用車道也是條件說不允許的。
然后就說到電池了,電池的技術革新或許可以帶來另外一場技術革命,現在無論是手機行業、汽車行業以及更多地其他領域,續航一直是一個痛點,電池的技術革命將會為我們帶來一段“續命”。當然,技術的革新并不是我們講的那么容易,那是許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換得的。
作為一種新能源技術,也是汽車發展必須要邁出去的一步,接下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技術出現,或許“理所應當”的技術革新就在說話間發生。
- 上一篇:汽車安裝車載無線充電器是否有必要 2019/8/24
- 下一篇:汽車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快速普及應用 2020/2/21